精彩發言
  廣州開發區要進一步發揮作為改革試驗田和開放排頭兵的作用,為廣州加快轉型升級、搶占發展制高點、提高國家中心城市的影響力、集聚力和輻射力作出更大貢獻。——廣州市市長 陳建華
  必須始終如一地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把國家的政策與本地實際結合起來;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服務企業是開發區永恆的主題,必須始終如一地堅持一切為了企業、一切為了投資者的理念,加大力度推進投資貿易和生活便利化;必須始終如一地堅持把開發區的發展與全市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開發區只有不斷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自身的發展壯大才會有更加扎實的根基;必須始終如一地堅持在改革開放中加強黨的執政建設,為開發區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必須始終如一地堅持艱苦創業的精神,不斷推動開發區創新發展。——廣州市委常委、廣州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黃埔區委書記 陳志英
  南方日報訊 (記者/曾妮)三十而立!28日是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廣州開發區”)建區30周年紀念日,廣州開發區舉行建區30周年座談會。見證廣州開發區30年改革發展的各界代表共聚一堂,深情回顧難忘的建設歷程,共同分享創業的甘苦與喜悅。
  廣州市長陳建華在講話中指出,廣州開發區要進一步發揮作為改革試驗田和開放排頭兵的作用,為廣州加快轉型升級、搶占發展制高點、提高國家中心城市的影響力、集聚力和輻射力作出更大貢獻。
  廣州市委常委、廣州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黃埔區委書記陳志英在回顧過去三十年曆程時提出了“五個始終如一”:必須始終如一地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必須始終如一地堅持一切為了企業;必須始終如一的堅持把開發區的發展與全市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必須始終如一地堅持在改革開放中加強黨的指正建設;必須始終如一地堅持艱苦創業的精神。
  朱森林提點4個字:居安思危
  廣州開發區30年發展歷程,儼然一部廣州改革開放史。28日的會上,廣州市眾多改革干將濟濟一堂,可謂“群星璀璨”。其中,既有為廣州改革開放立下汗馬功勞的朱森林、石安海、繆恩祿、雷宇等老領導,也有劉悅倫、薛曉峰兩位從廣州開發區走出去的現任廣東地市“一哥”。國務院南水北調辦黨組成員、副主任於幼軍也專程從北京趕來參會。
  1984年12月28日,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奠基。當時任廣州市市長的朱森林是廣州開發區的“奠基人”之一,開發區最初的2萬元籌辦經費就是朱森林批的條子。昨天的座談會上,朱森林給現在的開發區班子提點了4個字:居安思危。
  曾任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的老同志雷宇接過朱森林“居安思危”的話頭說,過去3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很多經濟指標在較長時間保持全國領先,但是現在一些指標已經不那麼領先了,一定要頭腦清醒。
  “過去30年之所以能夠有所作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全體開發區人始終保持了一股敢於創新的精神。今後開發區要進一步發展,仍然需要保持和發揚這種精神。”雷宇說,過去的改革都比較容易。現在改革正在步入深水區,困難比過去要多得多,改革就是要打破原來的條條框框,沒有勇於擔當的精神,那是不行的。
  雷宇說,改革就是要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他回憶說,當年安利想進廣州開發區,國務院一位領導和國家工商總局有明確批示不允許直銷企業進入中國。雷宇說:“我不管誰說的、哪個部門規定的,廣州開發區是試驗的窗口,安利的直銷方式在很多發達國家都能行得通,我不相信在中國就不行,總得讓我試一試,如果要處分就處分我,所以硬著頭皮讓安利進了開發區。”
  “誰都有老婆孩子,說不怕處分也是假的,但是改革真的要不怕。人一輩子總要做點事。”雷宇感慨說。
  “不要說排第幾,要永遠走在前面”
  曾任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的石安海是開發區最早的開拓者之一。石安海說,廣州開發區30年走過來,最大的經驗就是一定要敢為人先。“敢為人先,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相當不易。”石安海說,“大家公認我在改革上算是比較保守的。但是在土地管理上,當年我把市一級的土地管理權限全給了開發區。如果沒有市一級土地管理權,開發區就不可能有那麼快的發展。”
  “當初剛到開發區,工作非常艱難。今天我從市區往開發區走,一路是康莊大道,今非昔比。30年是而立之年,希望廣州開發區在新的基礎上繼續充當全市經濟引擎。我們不要說排第幾,要永遠走在前面。”石安海說。
  於幼軍也曾在廣州開發區當過“班長”。於幼軍說,廣州開發區30年取得的業績是一代代創業者敢為人先“闖”出來的,是一批批建設者艱苦奮鬥“乾”出來的。國際經濟形勢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國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如能適應新變化和新常態,開發區還能繼續走出一條路來。
  “創造新的輝煌確實非常難,還是要秉持敢為人先開拓進取的精神,秉持艱苦奮鬥敢於擔當的精神,才能在新常態下找到新的發展路徑。”於幼軍說,廣州開發區過去30年所凝聚的敢為人先、勇於擔當的精神財富,比30年取得的業績更加重要。
  數說30年
  1/3
  ●作為廣州市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和自主創新區,廣州開發區多項經濟指標占全市1/3以上;
  ●廣州開發區2013年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3.9%。2013年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2595.8億元,占全市1/3以上;
  ●全區上市企業28家,占全市的1/3;
  ●聚集中央“千人計劃”人才45名,占全市2/3以上;
  ●2014年進出口總額占全市1/3。
  1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1986年出台,是全國第一個特殊經濟功能區條例,率先提出“依法治區”;
  ●第一個建立起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四區合一”的管理模式;2005年設立蘿崗區之後,又在全國第一個建立起“五區合一”的管理模式;
  ●第一個實行黨政合一的“大部制”管理體制,1993年,廣州開發區推行機構改革,將區黨委、管委會20個工作部門整合為8個;
  ●創新土地開發和招商引資模式,“土地出讓”這個詞就是廣州開發區“發明”的,在全國第一個出讓工業用地;
  ●率先推行“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
  ●創辦“廣州留交會”,引進海歸人才,率先提出科技領軍人才計劃,引進了一大批海歸創業團隊,成為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率先創新異地務工人員服務模式,在全國叫響了“金雁文化”品牌。
  3
  三個階段
  從西區到科學城再到知識城,產業園區和開發模式的三次迭代,實際上是產業的三次升級,對應了廣州開發區三個發展階段:
  □1984年—1991年:創建探索階段
  通過一些“短平快”項目度過艱難的起步期後,廣州開發區逐步引進一大批跨國企業項目,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至今仍是合作伙伴,同時,廣州開發區從零開始,學法律、學管理,探索出一套精簡高效的機制,可以說,沒有這時候打下的基礎,就沒有30年後的輝煌。
  □1992—2004年:跨越發展階段
  1992年鄧小平同志發表南方講話,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在改革開放大環境下,廣州開發區不斷理順管理體系,初步接軌國際市場。這個階段,大力發展生產製造業,引進國內外高科技項目,形成電子信息、汽車製造、精細化工、食品飲料等產業集群,最終發展為六大支柱產業。
  □2005年至今:優化提升階段
  抓住中國加入世貿帶來的經濟全球化浪潮,打造了一個承接國際產業項目和投資的載體平臺,一大批國際項目、海外人才加入廣州開發區,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實現飛躍發展。2005年合併成立蘿崗區,構建起更加宏大的發展藍圖。
  三大創新平臺
  作為廣州乃至廣東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示範區,廣州開發區積極拓展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空間,打造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廣州國際生物島三大自主創新載體,初步形成了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知識城
  知識城是粵新合作的示範性項目,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科教服務產業,培育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新材料、生命與健康等產業,截至目前累計投資超過195億元,累計引進項目96個,將建成代表廣東參與國際競爭的知識經濟高地。
  □科學城
  科學城被譽為“代表著廣東未來”,是廣州高新區的核心園區,已累計投資1183.8億元,現有科技企業2200多家,建成了9個國家級產業基地,2013年營業總收入達2779億元,已成為珠三角重要的科技研發、產業化基地。
  □生物島
  生物島是廣州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的核心區,已累計投資66.7億元,建成了23萬平方米的科技產業單元,已有廣藥集團研究院等43個高端項目入駐。
  創業故事
  政府承諾20年來不斷印證
  講述人:安利(中國)法律事務副總裁羅秀好
  從1989年開始與廣州開發區談判,1992年在廣州開發區正式成立,到1995年正式開業,安利公司與廣州開發區共同成長走過了20多個年頭,見證了開發區一步一個腳印不斷發展的歷程。創業是艱辛的,也是豪邁的。當年安利進駐廣州開發區時,管委會領導曾經說,一定為安利提供任何需要的服務,從基礎設施到政策措施都全力以赴,這個朴實的承諾20多年來得到不斷印證,對於安利經歷的任何困難,開發區都給予了大力支持。
  回顧過去,荒灘蕉林已經是浪漫的回憶,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不斷成長壯大,成為全國開發區第一梯隊的引領者,成就斐然。落戶20多年來,安利中國從無到有,始終與廣州開發區共同發展,今天已經成為所在行業的引領企業,累計繳納稅款530多億元人民幣,安利位於西區的工廠達到14萬平方米,是安利在海外最大的生產基地。
  開發區“飛一般”的高效
  講述人:金髮科技董事長袁志敏
  金髮科技1993年成立,2006年入駐廣州開發區,從40億元銷售收入發展到今年的超過100億元。金髮科技在廣州開發區的生產基地2006年動工,僅僅用時8個月,2007年5月就投產,能這麼快投產,證明瞭廣州開發區的效率和服務環境。
  廣州開發區出台了很多鼓勵創新的政策,在這些政策的影響下,形成了良好的創新氛圍。近年來,金髮科技相繼搭建了國家級創新中心,吸引了15名院士顧問,100多名海外專家,130多名博士以及多名碩士,自主培養了5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金髮科技從入駐之初只有十幾項專利,發展到現在擁有1000多項專利,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全套改性塑料方案的供應商,可以說金髮科技快速發展得益於開發區提供了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開放包容務實的政務環境,以及有大視野的產業環境。
  策劃:薑玉龍 譚亦芳 曾妮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曾妮 通訊員 開宣  (原標題:“敢為人先”的精神財富比業績更寶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14elxrz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